最容易讓新手養魚,遭遇損失的一種觀賞魚,
到今天為止,養魚老道在某平臺上的時間,正好是1500天,好像是個應該值得紀念的整數日子,在這1500個日日夜夜里,我所接觸到的新手養魚問題,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了。
就算是一天碰到十個問題吧,那也是一萬五千個新手養魚的問題,我都已經解答了,況且還不止一個自媒體平臺,每天也不止10個問題,成百上千的時候都有……
那么,在這些問題中我發現,令新魚友們損失最大的觀賞魚,不是什么孔雀、七彩、燕魚,也不是地圖、銀龍、鸚鵡魚,而是錦鯉,土炮錦鯉,傷亡大大滴。
為什么新手養錦鯉的損失最大?關鍵問題在哪里?一個是價格、一個是數量
我們說普通的小型魚,什么孔雀、瑪麗、月光等等,新手不可能使用大魚缸飼養,買個十條、二十條就算多的了,再貴能有多少錢呢?
就算是鸚鵡魚、地圖魚之類的,價格也都很便宜,銀龍雖然有點小貴,一般的一個魚缸內只養一條。
唯獨錦鯉,只要是飼養了,魚缸都不是太小,一旦購買,至少五六條,即使是大個體的土炮,也要百八十一條吧?這可能是最保守的估計了。
而且呢,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出在了水質上,和選魚的問題上,根本沒有提前養水,往往一死就是一缸魚,這個損失就大發了。
同時,由于錦鯉的個體較大,新魚友根本沒有那個條件,把患病的魚只隔離,很多魚友患病的錦鯉,都死在了隔離的水桶里……
新手的通病,永遠改變不了,盲目追求大個體、高密度,看著過癮,還要混養點別的品種,再去造個景啥的
魚越大、適應性越差,緩食的時間越長,膽子越小,這是觀賞魚的通病。
而新魚友的通病,和錦鯉的通病正好對路了,那就是不管魚缸多大、過濾如何,盲目追求大個體、高密度養魚,看著那叫一個心曠神怡啊。
關鍵問題是,養錦鯉不是看流星啊,只追求剎那間的輝煌和絢麗,這可能是很多新魚友沒想到的吧?
昨天晚上養魚老道正在錄視頻,一位魚友發來語音說,自己飼養的汗鯊,兩個多月了,終于開口攝食了,兩個月零六天,就是因為個體較大的緣故。
不過人家的魚缸也大啊,之前也是因為飼養幾次錦鯉嚴重受挫,最后改成了一米八的魚缸,只飼養一條40多厘米的汗鯊,結果呢,整整等待了66天,這條魚才開始吃了條小魚,多不容易啊。
如果這是一群個體較大的錦鯉呢?可能等不到這天的到來,早就全部拜拜了,包括了大個體的蝴蝶鯉,都是一樣的道理。
更何況某些新手還需要在魚缸內造個景,混養點什么草金啦、金魚啦之類的,那就不一定誰先死了……
遠途的魚敢買、地攤的魚敢買、病秧子魚也敢買,只要是個體大、價格便宜就行,它不死誰死?
我們老魚友選魚,是不看個體大小的,至少不會總去挑選那個魚缸里最大的一條,極有可能還要看看品相、花色、狀態等。
新手可不管,只要最大的,越大越好,也不管買魚的地點在哪里。
寒冷的冬季,錦鯉在地攤上凍得結冰了,也敢買,季節更替時期,錦鯉整體潰爛、紅血絲了,也敢買、相隔十萬八千里的遠方錦鯉,也敢買,只要個體大、價格便宜,不是還有什么二手市場嗎?
豈不知這些東西,一分錢必定對應一分貨,誰的魚怎么樣,為什么低于常規市場價售賣?
除了他自己以外,誰都不知道為什么,連他老婆都不知道,而新手朋友呢,就敢去購買。
這些都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過濾根本跟不上,也是很大的原因,什么內置、小濾盒、三合一、小濾桶的,那是飼養錦鯉的設備嗎?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未必是密度,還有過濾的因素。
比如說就那么一個一米八的魚缸,偏偏只有一個三合一水泵和一個小上濾,這個魚缸水體多長時間才能經過一次濾棉呢?
這個濾棉的濾除效率,能不能趕上魚缸內大量錦鯉排便的速度?
我們都不知道。
就算是飼養密度不是太多,這個水質也是無法保證的,打眼一看,過濾完蛋,這缸魚也要報廢掉,就是這么簡單。
因此來說,為什么總是錦鯉,給新手造成的最大的損失?
那是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是小魚缸,弱過濾、高密度的水體環境所能玩轉的,本身的飼養方向就是錯誤的,所以此局無解。
就不必再說什么之后的水質應該如何處理,我的魚每天應該投喂幾頓、魚病該怎么治的問題了,這些問題根本已經沒有,繼續討論的必要了。
選魚不適、飼養環境不合適、魚的個體太大了,就這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