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群文閱讀《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除夕》《過年》群文閱讀教學設計順昌縣實驗小學:張建輝教學目標 1. 對比中發現作者布局:圍繞中心句舉事例。2. 比較三個寫除夕的片段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寫法切入的點與面不同,感受語言表達的不同魅力。3.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去拓展閱讀其他的文章。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閱讀量很大,但是,對于文章的分析和類似文章的關聯的掌控能力還不夠好。教學重點:比較三個寫除夕的片段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感受語言表達的不同魅力。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成長環境與作品的密切關系,學習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提升比較分析的能力。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去拓展閱讀其他的寫除夕的文章。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你看到了什么?(心理學圖片)一、導入新課:換個角度,你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說說你是從哪些方面對這三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的?(生:從結構上,作者的情感,中心上;語言風格上。)二、找相同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找出了這三個描寫除夕的片段的有哪些相同之處?2、生匯報:三個片段都用了總述句來概括本文的中心。接著通過寫具體的事例來表現這個中心。總分的段落結構。3、請三位同學表述。(1)《北京的春節》先寫出中心句“除夕真熱鬧。
”再舉了“做年菜”等六件事來表現這份熱鬧。(2)梁實秋的《過年》中心句是:“我小時候并不特別喜歡過年。”接著寫了不喜歡的原因:①守歲,是煎熬。②觀燈,天很冷。③拿壓歲錢,要叩頭。④放鞭炮,太吵。⑤分雜拌兒,很臟。⑥年夜菜,吃剩菜。⑦吃餃子,沒胃口。(3)同樣面對除夕斯妤又寫出了怎樣的感受?“在閩南老家,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忙些什么呢?生;要擦洗,要蒸年糕、要做五香腸。師:事件羅列,一氣呵成,真是忙得不可開交呀! 板書:圍繞中心句列舉事例。三、找不同1、最大的不同在哪里?讀:三個片段,畫:不同之處,寫:將不同點填入學習單。匯報:這三個除夕片段最大的不同在哪里?預設:情感不同。課件出示:對比——年夜飯片段。斯妤對除夕的喜愛,又藏在哪些句子里呢?課件出示:“于是,除夕噼哩啪啦大笑著走來,又噼里啪啦大笑著離去。”好歡樂的句子,你喜歡嗎?小結:老舍筆下的除夕有香有色,斯妤筆下的除夕喜慶而歡樂,梁實秋運用反復的寫法寫出不喜歡的感受。3、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不同?走馬觀花的瀏覽會讓我們錯過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方,所以,請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的這三個片段,細細品讀你又有什么新發現?預設一:梁實秋和斯妤寫的都是自己怎么過年,老舍先生寫的是大家怎么過年。出示三篇對比,突出“家家”“我”“外婆、舅舅們”,打個招呼吧!你喜歡誰的寫法?小結:三篇文章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對于這一類的文章,根據自己的表達需要,至少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三、暢所欲言談收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你以后的習作有哪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