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保的演講稿模板精選5篇
環保的演講稿 篇1
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住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于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復雜而關系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沖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有毒廢棄物,野生生物滅絕,以及大氣、水污染等,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連串全球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我們現在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
以上這些雖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動手一起努力,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環保的演講稿 篇2
大家好:
我是第十四位演講者,來自貿經系。剛才聽了前面十三位同學的演講,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種沉重的氣氛在現場蔓延開來。為了活躍一下氣氛,我得說一句實話,其實我是不想站在今天這個講臺上的。
從進入大學以來,有關“環保”活動的開展似乎一個接著一個。先不說院里的,單是我們系就我所知道的,舉辦的“環保”主題的活動就有好多。而每當那時,我都會遠遠躲開或是一笑而過。
也許我的一笑而過讓不同的人讀出不同的信息,有的人會認為我是不積極參與活動的典型,更有人會認為我是自私型、沒有愛國主義精神、面對“偉大的”環保事業卻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面對,誤解我特意去尋找資料想澄清一下,于是求助于強大的百度。結果看到了這么一段話:
“生活需要微笑。沒有了水,魚兒還能自由自在地戲水嗎?沒有了翅膀,小鳥還能騰空翱翔嗎?沒有了空氣,人還能活得如此瀟灑嗎? ”看看,寫得多美!所以,微笑無罪!可是,我們今天不是來研究微笑的。我們還得把主題轉移到其中的一句話上來——“沒有了水,魚兒還能自由自在地戲水嗎?”其實我想說——這魚兒好奢侈。
在面對水資源緊缺的當今世界,能有足夠的水維持生存就很不錯了,在口口聲聲提倡“人與動物應平等對待”的和諧社會,哪里還有多余的水讓魚兒奢侈地自由自在地嬉戲呢?不能僅僅因為它是魚兒就搞特殊嘛!
放松一下心情,請允許我再次自我介紹下,我來自貿經系,今天的演講題目是《最后一滴水》。
我還想再次聲明一下我的觀點,我是不贊成并不想參加諸多類“環保”活動的。我始終認為,“環保”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關于水資源的問題似乎已經不新鮮了,但它的確日益嚴重。在我們大學生看來,水的緊缺似乎離我們很遙遠。我們不缺水,學校會給我們提供;我們也不缺買水的錢,父母會給我們提供。可是在西部窮山溝里,水比黃金還寶貴——但西部,也離我們很遙遠。
舉個例子,前幾天在文學群里有位老鄉發了首絕句,關于河南干旱的。他問我:“你知道老家干旱了沒?”我頓時語塞。他自顧自地說道:“今年大旱,糧食產量大減。”我說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好吧,我不得不承認,種地也離我們很遙遠。我的家鄉河南是眾所周知的農業大省。凡是農業就算科技再發達,也脫離不了靠天的臉色吃飯的命運。大旱就意味著糧食產量低,就意味著損失慘重。以我們大學生的角度來說,這些事情距我們很遙遠,我們只需要好好學習,畢業后找個工作,成家立業贍養父母到最后再頤養天年。一輩子就這么過去了。可是我想說的是,我們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哲學告訴我們,事物之間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聯系,盡管水的緊缺、西部的落后、農業的領域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并沒有跑題,干旱雖然是一種天災,卻也離不開人禍。人類與自然已陷入一種可怕的循環。人類不斷地向大自然索取,破壞著自然,而遭受了破壞的大自然也通過地質災害等災難不斷地報復人類。我想這應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官方工作者。今天站在這個講臺上,我僅僅是一名演講者、一名呼吁者。我不想擺出一串枯燥但殘酷的數字來告訴大家我們面臨的形勢是怎樣的嚴重,我想大家心里也是有數的。我也不想引用經典或論據來證明環境的惡劣,因為我說的話根本就是事實。
“地大物博”向來是我國的代名詞,然而人口的負荷使得我國成為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 當我們在享受、在浪費的時候總覺得水資源的緊缺很遙遠,和我們沒有關系。但是人們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嗎?不,認識到了。全球七十億左右的人口,這么多雙眼睛,很容易就能發現一個讓我們不得不緊張起來的事實:地球趨近崩潰,人類即將有滅頂之災!
在白永剛的美術作品《最后一滴水》里,散發著金屬光澤的水滴僵硬地落在沒有一絲生機的地球上。我沒有美術基礎,僅僅以一名普通的觀賞者的身份來解析這幅畫。這是給人的心靈一種怎樣的震撼!連水滴都干枯了,人類還何談發展、何談傳承、甚至連生存都成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現在我們?心去譴責到底是誰造成了今天的這種局面。一佉姐姐告詐過我:“與其去蟽究責任,還如去多想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的。一以來,我囪采取了很多措撹,出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甚至把“環保”都搬到了法律上,而我們大學生甚至連小學生都開始了“環保”活動的宣傳與實踐。可是不該污染的還是被污染、我們的環境狀況還是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每年因為環境惡劣而造成的.損失還是讓人吃驚。
風風火火進行的禁塑令卻又禁住了什么,大家只不過多花兩角錢,白色污染還是嚴重存在。水價電價不斷上調又有什么?浪費的還是浪費了,污染的還是污染了。我認為不如從實際行動出發,從點點滴滴做起。我喜歡“腳踏實地做實事”這句話。
今天我之所以站在這里,不是試圖去改變世界或是拯救世界,僅僅是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一名演講者、一名熱愛生命的人去呼喚:我希望20xx只是一個謊言,我希望通過人類的努力自然能夠和諧,我希望,最后一滴水的悲劇不會上演!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環保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類向自然界過度的索取,已經導致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颶風、暴雨、暴風雪、洪澇、干旱、蟲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災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遷移性難民預計到xxxx年達到1億人。
慘痛的生態教訓,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和全人類的重視,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視察申奧城市,就把生態環境改善列為其中重要的內容。我國高度重視環保工作臺,先后出臺了許多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開展了許多保護環境的工作和活動。
我國同時也非常重視保護環境的教育,“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我校的環境保護和綠化工作已取得豐碩的成果。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同學在校園里的各個角落撿拾果皮紙屑;用自己的雙手去保護校園環境的優美。但是,我們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仍然有人亂丟紙屑、食品袋廢棄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踐踏;學校的綠化帶中,不時發現有深深的腳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環保意識是現代人的重要標志。我們應當切實地樹立起時代責任感。心系全球,著眼身邊,立足校園。多彎彎腰撿撿果皮紙屑,首先是不要隨地亂扔亂丟;多走幾步,不要穿越綠化帶,踐踏綠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母親,凈化綠色校園。 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吧!
環保的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節能”和“低碳”這兩個詞的意思?我想當然知道。“節能”不就是節約能源嗎?“低碳”不就是降低碳排放量嗎?是啊,的確簡單。我們經常把它們掛在嘴邊。可是,你真的理解它們嗎?它們真的深深扎根在你的心底了嗎?
曾經,地球母親留給我們豐富的能源使我們興高采烈,感嘆地球上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現在,最新統計表明,石油將在50年后枯竭,煤還可以供人類使用200年;曾經,物資、能源的浪費多么猖獗,現在,“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成了新一代的口頭禪;曾經,“發展第一”,環境問題被忽視的情況時常發生,現在,可持續發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成了最大的課題。不難看出,環境問題在不斷被人們重視。
盡管如此,環境問題仍然嚴峻,節能減排、低碳生活迫在眉睫。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這一影響人類命運的問題卻遲遲無法達成協議。在生活中,開著大排量汽車,購買含氟空調、冰箱,含磷洗衣粉,夏天把空調開著低溫還一邊裹著被子,日光燈徹夜長明,水龍頭滴水聲日夜不息……這些影響環境的現象屢見不鮮。
如果整個社會是大海,每個人就是一滴水,大海的污染,影響著每一滴水,也需要每一滴水努力幫助凈化污染。美國總統肯尼迪說過:“不要問國家能為我們做些什么,先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么。”低碳生活需要人人參與!
大家還記得熄燈一小時活動嗎?假設每個家庭的燈都是五十瓦,每家有五盞,如果有一億五千萬人參與,按每家三口人算,那就是五千萬家,一共就是四百五十億瓦電。同學們,這是整整四百五十億瓦電啊,這些電可以抵得上多少個三口之家全年的用電量啊。如果我們每天都節約用電,那么,全國十三億人,全年能節約的電量將是四百五十億瓦的多少倍?這樣的話,不就做到低碳了嗎?
況且,要使生活低碳、綠色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少用紙巾,多用手帕;開空調時多開一度,這樣可以減少百分之七的電力;不用干衣機烘干衣服,讓衣服自然晾干,這可以減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一起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成為低碳達人吧!也許我們的行動很微不足道,但用我們聚沙成塔的信心和力量能匯聚成地球綠色的希望!只要我們凝聚每一份力量,減少每一千克碳排放,在二氧化碳減排過程中,普通民眾同樣也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
環保的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上午好!
本周是全球節能宣傳周,然而此時此刻,我們所處的環境正在不斷惡化著:河水越來越黑臭,空氣越來越渾濁,森林越老越少,垃圾越來越多……我們美麗的自然世界正一步一步地遠離我們,人類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而這危機的制造者是人類,承受者也必然是人類。
我們欣喜的看到,有一部分人先行動了起來,他們提出了低碳生活的概念:就是把作息時間內所用能量進可能的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我們來說應是一種生活態度。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比如說少吃一次快餐,就減少0。48kg的碳排放量,少丟1kg垃圾,就減少2。66kg的碳排放量。雖然每個人可以做的事很小很小,可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地球上每天便可減少1。1x10^8噸的碳排放量。
加入低碳生活僅僅是保護環境的一個部分,我們可以為地球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減少對于一次性商品的使用便是很重要的一項。人們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樹木在辛辛苦苦成長幾十年后便被無情地砍伐掉,成了植被使用一次就被丟棄掉的廢品。正因為人類對大自然無盡的索取,生態才會越來越不平衡。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德國的生態學家馬悠已經在云南進行熱帶雨林的修復工作13年了。不知不覺間,300多萬課樹苗已經被種下,人類對森林的破壞正在一點一點的被修補。馬悠并非中國人,卻為了我國的環境而付出,正因為他明白環保是不分國界的,每個人所做的都是為了全球的環境。所以,為了保護這美麗的而脆弱的世界,威力彌補人類對地球犯下的錯誤,讓我們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吧,讓我們是地球的明天更加美好。
謝謝!